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家校共建 > 智慧家长是这样炼成的(七)

智慧家长是这样炼成的(七)

2016年05月18日 14:34:38 访问量:379

七、家庭教育家长要有理知礼。

大家知道,每个家庭都有家庭文化的氛围。那么家庭文化中就要有“理”和“礼”,家庭教育离不开这两个字。父亲要有“理”,母亲要知“礼”。第一个“理”代表原则、标准、方向,理多了变成了道,有理走遍天下。所以父亲的理决定孩子能走多远,生命的长度能有多长。而第二个“礼”是礼节,是人与人最恰当的心理距离,它代表了一种心灵秩序。母亲要尊重孩子而不放纵,把握好与孩子内心交往的分寸。总之,理多便成道,礼厚便是德。

  在现实生活中,父母不要直接去要求孩子应该怎样,要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,将自己的衣食住行言正能量的渗透。因为这里面都有文化内涵,都包含了重要的教育元素。比如吃的学问,家里人都爱吃什么?全家人最感兴趣的饭菜是什么?要让每一个吃饭的人都感觉别人很在乎他。这样孩子也会还父母一个“礼”,主动帮父母收拾桌子,帮助父母洗碗筷,那时孩子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。这就说明孩子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已经有“理”知“礼”。我们清楚地看到,让孩子在家做事是在向父母行“礼”,意义远远超出了做这件事的本身。孩子做完这件事感觉是快乐的,这就是家庭教育。

    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温度,家长的表情就是这个家的温度。有了温度,家长的“理”和“礼”才能顺畅地流向孩子。家长的表情,是一个家庭的文字,是传递信息的符号。家长做到谦恭、从容,孩子出去才能做到谦恭、从容,态度就是一种能量。

   家长要达到的一个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教,也就是无痕迹地教育,而不是让人觉得你很会教育。好的教育是真正无意识的。我们教育孩子和治理国家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,单单定规则不行,要用礼去教化。家长和孩子之间虽然有血缘关系,但出生的年代不同,受到的教育不同,共同生活,小矛盾就在所难免,这些小矛盾就需要靠礼来平息。礼的精神指导我们人和人之间不应该有单方面的付出。父母溺爱孩子,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,小题大做一点,其实是违背了礼的精神。父母如果不对孩子进行礼的教育,孩子长大后,就不懂得这种情意的交换。人生活在现代社会里,人际关系复杂,需要与人合作的能力。孩子不懂得这种情意的交换,谁和他合作呢?他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呢?

讲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而在经济发达的今天,许多人都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细节。礼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,而是自身的一种素质,但是常被人们所忽略。讲礼貌并不困难,有时就是一句话、一个动作,却能换来人与人之间的尊重。

   孩子现在学做人,就是要学会礼让,学会为人处事。首先,对父母的礼让是孝。其次,对老师的礼是尊敬,俗话说,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此外,对朋友、同学的礼是尊重、是真诚,用心对待自己的朋友,他们也会用真心对待你。中国是文明古国,礼仪之邦,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继承这种传统美德,为历史文明的复兴而感到骄傲。

编辑:刘东方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玉田县窝洛沽中学 特此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