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武汉晚报》曾有这样的报道:13岁女孩以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。这一事例说明,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孩子都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,在心中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,只有自己、容不下他人的小天地。另外,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“六小”问题,即小霸王、小懒虫、小馋猫、小马虎、小磨蹭、小犟牛。由此,我想用国学经典《论语》中的质朴之语,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来探讨家庭教育智慧。
一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。有这样一则故事,一个经济学家,到陕北农村去搞调研,碰到一个小孩正在放羊。经济学家就问小孩:“你放羊是为了什么?”小孩回答:“放羊是为了赚钱。”经济学家又问:“赚了钱干什么?”小孩说:“赚了钱找老婆。”经济学家问:“找老婆干什么?”小孩说:“找老婆生儿子。”“生了儿子干什么?”“生了儿子放羊”。我们看到,典型的小农经济观念固定在小孩的头脑中。这种观念不改变,放羊会有发展吗?会形成规模吗?如果遇到环境的影响,他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,何谈发展和规模。故事很简单,寓意却很深刻。它告诉我们观念决定思路,思路决定出路。作为家长,要让孩子有好的个人修养和远大志向。正如孔子所说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孔子的话给家长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智慧,那就是在教育孩子时,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。
二、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。《论语》中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。这里的“孝、弟、信、爱众、亲仁”都是在讲做人,在懂得做人之后,再去学习文化。其实作为家长,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,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如果孩子的父母做事拖拖拉拉,待人接物不拘小节,孩子也一定会深受熏陶。即使学校能纠正这些不良习惯,但如果没有外界监督,孩子是极容易回到原来的坏习惯上的。我认为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就是两个字:条理。做任何事都要先想好再做。不管是自己卧室的整理,假期的活动安排,作息时间的调整,适当做家务,我都要求孩子有条理的去做。慢慢的孩子尝到了条理做事的甜头,就主动的按照一定顺序做事情了。
三、教孩子学会反省。《论语》中有这样的语言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春秋时期,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,深得孔子的喜爱,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。曾参说:“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?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?先生教的知识是否学好?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。”曾子虽拙,但他懂得反省,所以才会有后来孔子“接班人”的成就。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反省,要把握好时机,还要懂得反省的方式及内容。现实生活中无数事例证明,只有通过反省,孩子才能及时修正错误,并且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,以确保能正确把握自己的生活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